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二小践行“一个都不放弃”理念——

将爱与责任坚持到底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作者:刘盾 蒋颖妍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近段时间,在每个上学日的清晨,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(以下简称“葵涌二小”)校长温逸洪总会看到,两位热心学生陪伴着一位行动不便的伙伴上学,“陪着他的学生不是固定的,他们经常一个帮忙背书包,一个搀扶他上楼梯。

葵涌二小远离市区,坐落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上。学校普特共融的故事,可以从20年前说起。以前,由于地理位置偏僻,葵涌二小周边特殊教育学校不多,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却不少。

温逸洪回忆,每到开学季,有些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在校门口徘徊,神情复杂,“他们想来报名,又担心被拒绝。

“我的孩子能来这里上学吗?”母亲牵着独腿女孩向丽(化名),忐忑地问道。考虑到学校缺乏电梯等相关设施,且高年级学生需要搬往更高楼层的教室,温逸洪没有立刻给出答复。看到母女俩失落地离开,他召集学校教师“从长计议”,大家共同决定招收向丽。

向丽所在的班级始终被学校安排在一楼的课室。为方便她活动,学校还主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。冬去春来,向丽在葵涌二小度过了6年的学习时光。“学校不仅接纳了我女儿,还让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顾。”在小学毕业典礼上,向丽母亲眼含泪水,哽咽着向学校致谢。

自此,葵涌二小在普特共融的路上奋力探索。葵涌二小秉持着“智圆行方,融合共生”的理念,致力于促进普特共融,向更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敞开大门。“只要是临近的适龄特需儿童想来我校入读,我们想方设法接收,尽量做到一个都不放弃。”温逸洪坚定地说。

学生们顺利入学后,如何帮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?这对葵涌二小挑战很大。葵涌二小专门聘请了心理教师、资源教师等相关专业人士。相关专业教师每学期会通过讲座和培训等形式,面向班主任、科任教师等传授专业基础知识、个案辅导技能。

葵涌二小还成立随班就读工作小组,学校行政队伍具体负责,学校教师、安保人员、资源教师、校医等共同参与。学校组织工作小组成员,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随班观察和动态测评,及时发现问题。他们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、走出困境。

这提升了许多教师在融合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。随班就读学生阳阳(化名)的入学情景,班主任王磊至今仍记忆犹新。当时阳阳哭着不肯踏入学校。向资源教师魏菲菲等详细了解阳阳的特殊情况后,王磊认真思考如何帮助阳阳融入校园生活。

一次课间,阳阳大声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。王磊起初不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,后来在魏菲菲帮助下,王磊逐渐明白了:“阳阳很渴望社交,但言语表达不清晰,甚至会伴随哭闹、拍打等,同学误会了他的行为。”了解情况后,王磊联合资源教师、家长等,为阳阳制定了情绪行为管理和社交长期训练计划。

“如果阳阳想要参与小组活动,他应该使用哪些礼貌用语或友好动作?我们要怎么回应?”王磊和魏菲菲在班会课上创设具体情境,让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学习人际交往。学生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帮助阳阳逐步掌握社交技能。

在日常管理中,葵涌二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通过心理课堂、心理健康测量问卷等方式,及时预防、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、行为异常问题。

五年级学生小明(化名)以多种理由逃避学习,甚至不来上学。心理教师彭丽到小明家家访,“他当时把自己包在棉被里,情绪很激动,一直在哭。彭丽猜测,小明可能因突然的情绪波动等,内心存在应激性的恐惧。彭丽联合多方,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脱敏,一步步帮助小明克服心理障碍。彭丽为小明及其家长开通了24小时热线服务。小明父母、班主任也协同发力,小明从勉强答应到学校周边散步,到愿意走入人少的操场,再到愿意回到教室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彭丽始终尊重小明的个人意愿,并努力用专业技能,给他温暖。“原来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希望”——直到现在,彭丽还记得小明对她说的这句话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 通讯员 蒋颖妍)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